考试
2021-08-01 15:28:16

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

题目描述

【题目】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三  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结合三个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

(1)关于变化,由材料“天朝上国”“西洋各国”,可见逐渐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形成平等交往的理念;由材料“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联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可见从抵制西学到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制度与文化以救亡图存。关于原因,可以从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和西学东渐等。(2)关于变化,根据材料“臣民”“子民”相称到“国民”“权力”,可见由“臣民”到“国民”。第二小问,由材料“20世纪左右发生的事件或运动”,可以从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等作答。

(1)变化:逐渐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形成平等交往的理念;从抵制西学到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制度与文化以救亡图存。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2)变化:由“臣民”到“国民”原因: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