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43:43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韩非子》

“民乏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已”……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三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四个人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3)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说明材料三中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

答案解析

(1)思想:根据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根据材料“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可知,韩非子主张法治;根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根据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相同点: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和“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可知,中西方学者都关注人,以人为本;不同点:根据材料“克己复礼”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知,古代中国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秩序;根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可知,西方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发展。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政体是趋向专制统治;西方走向民主政治。(3)原因: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经济方面,明清时期中国依然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进步思想;思想方面,明清时程朱理学是官方哲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

(1)思想:为政以德;法治;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相同点:关注人,以人为本;不同点:中国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秩序;西方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发展。影响:中国趋向专制统治;西方促进民主政治。(3)原因: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进步思想;③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