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1894年的那场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以拯救中国。在战后,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潮流构成。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造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括19世纪末“激进的改革”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的失败;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通过维新变法时期开设新式学堂,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知识,培养了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先进人物提出进步的思想主张。(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历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依据材料一关键信息“1894年的那场大败”可知,“成中国之巨祸”指的是1894年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经过这场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结合所学概括可知,19世纪末“激进的改革”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溃败,洋务运动破产;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依据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可知,维新时期的学堂、学会,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知识,培养了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先进人物,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人才及智力摇篮。据材料“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并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时期的一些思想文化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萌芽。(3)综合题干材料和探究可知,我们得到的认识有: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历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