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5:00:05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

答案解析

(1)关键:材料一中“子贡问政”,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之三者的选择中最后保留了“民无信不立”,可知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关键是取信于民。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和儒家思想不适应统治者需要等方面分析其受冷落的原因。(2)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汉与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主张:根据材料二“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3)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家是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天理为核心,囊括天人关系的一整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表现:依据材料三“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可得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主要表现。(4)时代气息:依据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等可概括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工商皆本”,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新内容。

(1)关键:诚信(取信于民)。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儒家思想不能适应各国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受到冷落。(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3)理学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4)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