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

(3)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或“左”的错误,以及三年自然灾害)。(4)本小题答案不具唯一性,从经济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等方面作答。

(1)依据材料一图表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有关;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土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作了准备,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集体化道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3)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下降;(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经济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