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

题目描述

【题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制度建设篇】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经济发展篇】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 1

1 .5

0. 7

71 .8

6 .9

1956年

32.2

53.4

7.3

7. 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思想引领篇】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4)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答案解析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或: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或: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

(1)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工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及学生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材料二图表反映了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经济成分不断增长,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已占到92.9℅,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邓小平理论。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 “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