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创造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推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创造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是“废井田,开阡陌”。“开阡陌、封建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的劳役和赋税

——《中外历史改革》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和和资金,致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工业革命进程加快。”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历史上的俄罗斯》

材料四:明治维新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这来自于明治政府大刀阔斧、行之有效的改革,具体措施有“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等等。

——《日本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改革的措施?改革的措施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魏孝文帝的举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所述的“1861年改革”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治政府“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的措施。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外改革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商鞅变法;(1分)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1分)(2)促进了民族融合。(1分)(3)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4)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1分)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1分)向欧美学习,发展教育。(1分)(5)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改革的措施的作用是: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魏孝文帝的举动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经济繁荣,国家富裕,农业恢复并迅速发展,工商业兴盛。洛阳成为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进程,为隋唐国家重新统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奠定基础。(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所述的“1861年改革”的作用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治政府“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的措施是: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向欧美学习,发展教育。(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对中外改革的认识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恰当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