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2:51:19

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曾有过灿烂辉煌

题目描述

【题目】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曾有过灿烂辉煌的阶段,也经历过风霜和雨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起点城市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二  在中外交流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

(2)材料二中图片的人物是中外交流重要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请你从中选择一幅图片,简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结果。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进入90年代,我国掀起对外开放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开发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的新飞跃……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结合材料二,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依照怎样的步骤进行的?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根据材料“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分别是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其目的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远洋航行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废止。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起点:长安;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2)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