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题目描述

【题目】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开篇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原则”。我国目前垃圾围城、噪声扰民等现象尤为严重。绿色原则写进民法典以后,当小区有人乱扔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你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等方式,要求对方就此打住,并且赔偿损失。

(1)“绿色原则”纳入《民法典》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求。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句话的合理性。

(2)请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贯彻“绿色原则”?

答案解析

(1)①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②“绿色原则”纳入《民法典》是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2)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依法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时不得有噪声扰民、违反规定饲养动物等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强义务观念,积极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本题考察知识点方式较为灵活,重点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权利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学生的牵引知识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熟悉课本,在掌握相关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作答。(1)本题考察法治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结合设问和材料,分为国情和需要两方面作答,从我国环境的国情、环境保护的法律的相关国情作答,再从现实需要,包括维护公民权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作答即可。(2)本题考察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知识点,属于做法类的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和材料,从公民的权利界限、公民应履行的义务、享有者和承担者、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等作答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