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14:52:23

对比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不同历史资料的比较,可以深化

题目描述

【题目】对比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不同历史资料的比较,可以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地图两幅:

材料二《史记》和《宋书》对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穗(成熟),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初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李斯和董仲舒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

李斯建议焚烧私人所藏《诗》《书》等典籍,“以古非今者”要灭族。秦始皇批准了这一建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是哪一时期的政治形势图?对比图1和图2,指出在国家统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对比材料二中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斯和董仲舒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有学者认为李斯和董仲舒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你对此怎样理解?

答案解析

(1)根据图片一中的魏、赵、韩、齐、秦、楚、燕七个国家可以判断出,这是战国时期的形势图;根据图二可以看到,秦统一了六国,国家从诸侯割据走向了统一,统治的疆域扩大。(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可知当时的南方从地广人稀、贫困落后;根据“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穗(成熟),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初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宋代时期江南地区物产丰饶、经济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发生变法的原因是由于经济重心的难移,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3)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李斯对待儒家思想采取的是打压儒学、焚书的态度;董仲舒对儒家思想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态度。李斯和董仲舒虽然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但是实质相同,都是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巩固政权。

(1)战国。从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统治疆域扩大。(2)从地广人稀、贫困落后到物产丰饶、经济发展。(或江南经济开发,原因: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江南比较安定;人民辛勤劳动;自然条件优越。(后三点任答1点给(3)李斯:打压儒学(焚书);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理解:两者本质都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