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阅读下

题目描述

【题目】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所示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 ⋯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2015年4月,习近平在访问巴基斯坦时指出,中巴经济走廊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要让它的发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体人民,进而惠及本地区各国人民。这进一步表明中国一贯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使中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 《半月谈》2015年第9期

问题一:图中字母A处是当时哪座城市?西汉末年,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是哪一宗教?这一时期,还开通了哪一条海上交通要道?

问题二: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都实行了哪一对外政策?

问题四:材料四反映出新中国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中一贯秉承的原则是什么?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意义何在?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对外发展道路?

 

答案解析

1.长安;佛教;海上丝绸之路2.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友好关系。3.闭关锁国政策4.互惠互利原则;促进中巴经济共同发展,惠及两国人民5.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家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字母A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西汉末年,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还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问题二: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于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南,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分析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促进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友好关系。问题三:依据材料三的“19世纪中叶,⋯ ⋯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问题四:分析材料四的“这进一步表明中国一贯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反映出新中国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中一贯秉承的原则是互惠互利原则。材料四的“中巴经济走廊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要让它的发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体人民,进而惠及本地区各国人民。”反映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意义是:促进中巴经济共同发展,惠及两国人民。问题五:从汉朝到明朝前期,中国一直是实行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而落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促进中巴经济共同发展,惠及两国人民。由此可见,中国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加强与其它国家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