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和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中,有成就也有教

题目描述

【题目】    中国和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中,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 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

——《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二: 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 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I.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 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 4.3,变为7.8: 2.2。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创建了哪种体制?这种体制有何 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 所致?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苏工业化建设中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

(1)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2)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国民经济发展比略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创建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根据材料二“1953~195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根据“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使中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第一小问,由材料三中的数据可知,工业产值增加,但农业产值却是下降趋势,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推知暴露的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比略失调。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上述情况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上述材料和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