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情况:
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高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19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两项特征并进行解读。(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典型全国卷41题的题型,解读此类试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的知识对材料中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本题可以从材料中“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瓦解”);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角度提取观点,论证结合近代中国和世界信息进行解读。
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国观念逐渐瓦解”);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亦可) 解读:结合中国和世界信息进行解读。
相关试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判断题】 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能够引起企业
(单选题)为了便于排放机体内的烟灰、清洗液机
491. 自然界中没有黑色的花朵,这种表述是
17. 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单选题)通常指对某些具体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要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要正确把握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
先秦经典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于2
【多选题】 搅拌机分流阀无转换是因为【】。(
与2011年12月相比,2020年3月农村网
料密封机构由哪些东西组成?
述保税货物与减免税货物的区别。
下列各项费用中,应计入联合试运转费的是()。
情绪的动机功能体现在基本的()上。
陆地植被研究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多强调多样性、及
以下属于习近平强军思想内容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