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8 18:31:06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

题目描述

【题目】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朝在遇到重大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

(2)据材料二,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3)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

(4)据材料四,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

答案解析

(1)影响:据材料一中“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辅助和制约两个方面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做法: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用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来限制丞相权力。(2)举措:据材料二“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 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用人、设官,改制和分权等方面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3)观点:据材料三中“召开百官会议讨论”,百官会议“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三省六部制的部门分工、决策程序和宰相权限等方面说明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4)原因:据材料四中“元代的丞相很跋扈”,“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教训、个人经历和理政机会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趋势: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2)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内朝、外朝制度。(3)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4)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