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汉二帝治盗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
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盗,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宽,其效可睹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纠擿(jiū tī):检举揭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盗,弗敢发(______________)
(2)群盗处处并起(______________)
(3)上使使者衣绣衣(_______________)
(4)故盗贼浸多(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为下列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五 人 共 斩 一 人 者 除 其 罪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虽”:即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译为: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人的,免除他们的罪行。【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起”“品”“死”等字词的翻译。“群盗起不发觉”被动句的翻译。译文:汉武帝末年,盗贼越来越多,大的盗匪群多达数千人,小群的也有几百人。皇上派使者穿上绣衣,拿着符节凭证,派军队进行攻击,斩首大的部队有的达一万多首级,于是建立“沈命法”,法律规定:“成群的盗匪出现没有发觉,发觉了而没有捕获到规定的标准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到下级官吏主持这件事的人都判死刑。”这以后下级官吏害怕被杀,即使有盗贼也不敢上报,唯恐不能捕获,违反规定连累郡府,郡府也让他们不要上报。因此盔贼渐渐增多,上上下下却相互隐瞒,好躲避法令条文的制裁。汉光武时,成群的盗贼到处兴起,汉光武帝派遣使者下到各郡,听任盗贼们自已相互纠纷揭发,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人的,免除他们的罪行。官吏们即使停留拖延、回避不前、故意放纵盗贼的,都不加追问,只以捉获讨伐的成效论处。那些郡守、县令犯了管辖区域内有盗贼而不收容捕捉的罪过的,及因为害怕软弱丢弃城池和职守的人,都不看作过失,只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评定优劣,只有包庇隐藏的人才判罪。于是互相追捕,盗贼们都解体逃散。这两件事都是治理盗贼的,而汉武帝的严厉不如汉光武宽缓,它们的效果不同是很明显的。
相关试题
318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
【单选题】 手工填写表单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4770智慧树知到《职场C位指南——大学生职
【多选题】 从师范教育的体制看,以师范院校培
【判断题】 机体缺氧一定有紫绀的表现。(学历
325、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
(判断题)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会使得利率上
沈阳市开展了“机动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
在《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近30周年之际,某初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列认识不
中学生小华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
73.有主宰生长发育功能的脏是( E ) [
比较是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JT1-CZ2000机车信号主机板电源块的输
机械零件在配合时允许的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称为
张某两年前购买了一套建筑面积为120m、单价
为了减小刀具的磨损,刀具的前角应()。
()是电工仪器仪表装配的主要依据。
中国周边环境的特点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