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语。

(1)苏秦刺股(_____)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_____)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 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燧动而焰发/有地臆然而高

D. 待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股”:大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A项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都是“虽然”之意。B前者目的连词“来”,后者“认为”。C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D前者“成为”,后者“替、给”。【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情”“迁移”“饬”“成”等字词的翻译。【4试题分析:要求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而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都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翻译: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大蛤蝌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礼记》说:‘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所以古人勤学好问,把这叫做美德。”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