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出租司机徐某行驶途中遭到乘客李某持刀抢劫。当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出租司机徐某行驶途中遭到乘客李某持刀抢劫。当李某用刀威胁徐某时,徐某用车上的扳手砸伤李某,并立即报警。后来,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10年。

材料二 钱某因赌博与赵某发生争吵,并扭打在一起,把赵某打成轻伤。赵某报警,钱某被公安局拘留了7天。几天后,怀恨在心的钱某趁赵某不备,用木棍将其打成重伤。钱某被抓后,尽管他一再强调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但还是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1)材料一、材料二中哪些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你是依据什么判定的?

(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3)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李某和钱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判定的依据是犯罪的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2)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受刑罚处罚。(3)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要划清明确的是非界限,杜绝不良行为。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本题考查犯罪行为的判定。材料中李某持刀抢劫的行为和钱某致人重伤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受到刑罚处罚,因此是犯罪行为。判定的依据是犯罪的三个特征,即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2)本题考查犯罪的法律后果,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可知,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受刑罚处罚。(3)本题考查如何预防犯罪。依据教材知识,从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等方面作答。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