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制度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发展的永恒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制度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发展的永恒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强大的统一的秦帝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他们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材料四: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庶人”指的是那个阶级?请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2)材料一中所说的“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是什么制度造成的?这一制度到了秦朝被什么地方制度取代?

(3)汉初诸侯王势力过于膨胀的问题是谁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的?

(4)依据材料四回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材料四中提及的具体改革措施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商鞅地主阶级倾邻国而雄诸侯(2)分封制郡县制(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4)汉胡融合改汉姓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商君”是商鞅;庶人”指的是地主阶级;请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是:倾邻国而雄诸侯;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所说的“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是分封制造成的;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这一制度到了秦朝被郡县制取代。(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初诸侯王势力过于膨胀的问题是汉武帝采取颁布“推恩令”措施解决的;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变更为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分别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更小的王国与侯国,达到分化、削弱大诸侯国势力的效果。(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四回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汉胡融合;料四中提及的具体改革措施是改汉姓;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