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
题目描述
【题目】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材料二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答案解析
(1)建议:根据“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得出统一文字。目的: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一,秦朝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2)主张:根据“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得出“因信称义”;根据“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得出用德语传教。作用:根据“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得出客观上,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结合所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传播了新教,解放了思想。
(1)建议:统一文字。目的:巩固统一。(2)主张:“因信称义”(或直接阅读《圣经》);用德语(或民族语言)传教。作用:客观上,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主观上,传播了新教;解放了思想(或发展了人文主义)。
相关试题
2854 The difficult tas
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答案
砖砌体留直槎时应加设拉结筋,拉结筋应沿墙高每
264.1925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标志
在香港影视剧中,法庭上法官宣判前会征求什么团
青春期是多彩的,又是矛盾的。我们在青春期不可
(多选题)商业银行的资本应急预案应包括()等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
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引起社会关注。许多
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
臭氧浓度降低和臭氧层的破坏,将对地球生命系统
新世纪党的三大历史使命是________。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
道德风险属于()
含有橙皮苷的药材是()
气体灭火系统管道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的
水土保持方案应当包括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
《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患者,女,72岁。1小时前,突然昏仆,不省人
被测眼调节幅度为+0.50D,戴老视眼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