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为了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某合唱团再次演绎了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长征组歌》。以下是《长征组歌》中的部分歌词,让我们跟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一起感受这英雄的史诗:第一首: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子弟兵,别故乡”的时间。“乌云遮天”具有怎样的含义?

第三首:“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2)遵义会议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为什么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全党全军齐欢庆”?

第六首:“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3)根据歌词内容分析这是对红军长征途中哪些“艰难困苦”的生动描写?红军战士在长征期间表现出一种怎样的精神?

第十首:“......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4)什么时间实现了“各路劲旅大会师”?“各路劲旅”指的是哪些部队?

答案解析

(1)1934年10月;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犯了“左”倾主义错误。(意思相近即可)(2)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纠正了“左”的错误;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出两点即可)(3)过雪山草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英雄主义精神。(符合题意,答出一点即可)(4)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

(1)依据材料“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并结合所学可知,“子弟兵,别故乡”的时间是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而开始了长征。据材料“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可知,“乌云遮天”具有的含义是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犯了“左”倾主义错误,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依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它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3)依据材料“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歌词是对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过雪山和草地的生动描写。体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英雄主义精神。(4)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实现了“各路劲旅大会师”; “各路劲旅”指的是红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