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一  (自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瓜分豆剖,渐露机牙……自台事后……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时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三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则二十年之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

——胡适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他领导的什么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材料三中的观点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

(1)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严重。(2)主张变法图强。“公车上书”。(3)不正确;因为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中国的民族资本本义发展缓慢,戊戌变法不可能取得胜利。

(1)根据材料一“瓜分豆剖,渐露机牙……自台事后……揭杆斩木,已可忧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严重。(2)根据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康有为主张变法图强。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观点不正确;因为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中国的民族资本本义发展缓慢,戊戌变法不可能取得胜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