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7:32:01

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本章程所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6月)

材料二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吃光了,刘引芝的父亲死了。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缝纫室的哥嫂同时死亡,也是肿病。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1959年11月4日)。

劳动队真是天堂。徐从周的孩子在这里吃了晚早二顿稀饭,欢喜得不得了。徐从周是在避难所里。我对他说,现若他仍在农村,目击心伤,如何过去?(1959年11月4日)

刨红薯,民工过路,歆慕不已,都到地头捡残屑,驱之不去。一个新发明,红薯藤磨粉。(1959年11月13日)

——顾准《商城日记》(1959-1960)

材料三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从此与温饱相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性格开朗的关友江对记者说起了顺口溜:“一年超越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来源:经济参考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高级农业合作社的特点,并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经济状况?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后,农民迅速实现温饱的主要途径。为加快农村“富裕”,还有哪些措施可行?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以及正确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集体经济组织”、“组织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等,不难把握到答案,即生产资料集体化,集体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积极作用”展开,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2)本问考查的是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探索与实践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准确归因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状况及原因”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关于第二小问,结合“天灾人祸”史实,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人祸”: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左倾错误忽视规律急躁冒进;“天灾”:自然灾害。(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1978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把握到答案,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于第二小问,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以下方面: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等。

(1)特点:生产资料集体化,集体劳动,按劳分配。意义:克服小农分散经营的弊端;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利于工业化(2)状况:陷入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左倾错误忽视规律急躁冒进;自然灾害(3)途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措施: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