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6:49:51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东西方社会都不断思考“人与社会”

题目描述

【题目】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东西方社会都不断思考“人与社会”。

材料一:“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知识才是美德”“要改善你们的心灵”“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可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公民的素质、雅典民主制的弊端等方面分析出答案。(2)第一小问,由材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归纳为善待百姓,巩固根本;由材料“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可归纳为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由材料“民贵君轻”可转述为重民爱民,以民为本;由材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归纳为君民相互依存。第二小问,由材料“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可知,先秦儒家的理想统治方式是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1)内涵拓展:(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到)关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灵;重视对人的教育。目的: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拯救城邦(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2)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