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南方的经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南方的经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史记》
材料二 南宋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北师大七下教材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 南宋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北宋。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五 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摘自: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和三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出现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统治者调整政策
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南方贸易发达
D.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哪一朝代?
(3)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最早在哪一城市设立了什么机构?
(4)我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何时发展到鼎盛时期?
答案解析
(1)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从北方移到了南方)。(2)D;南宋。(3)指南针;市舶司。(4)元朝。
(1)依据材料一、二和三分析可知,这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出现的重大变化是: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从北方移到了南方)。(2)依据所学可知,从魏晋时期到宋朝,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口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同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又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所以到南宋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故选D。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3)依据所学可知,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4)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元朝发展到鼎盛时期。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相关试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多动症的典型特性()?
在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中实施
人体是一个多细胞体系,每个细胞都包含了___
(单选题)医疗机构医技人员是指()
(判断题)冠状动脉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雾月政变”“民法典”及
护脚工程施工中常采用的做法有( ) 。
结构中用的水泥必须复试()等项目答案?
一般施工合同均分为()等部分。
以下计量对象和单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某运动品牌商城举行节日促销,顾客购物满368
法人客户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企业类客
某c20混凝土板宽1m,纵向钢筋按中10@1
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
高帮拖鞋
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额度一般是按拟购住房价格扣
脉搏测量的时间是()
可以发布信息,参与讨论,组织公众进行互动交流
何谓应激性溃疡及其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