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11:21:52

材料一   2016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如图: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2016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如图:

材料二   2016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城乡差距在缩小,但仍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国务院提出“三权分置”土地改革,指出:“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率,增加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收益。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如图信息,假定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请分别选出如图中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函数曲线,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实行“土地三权分置”对“三农”的经济意义。

答案解析

本题以我国居民收入情况、国务院提出“三权分置”土地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本题设问指向根据材料一中的如图信息,假定其它情况不变的情况下,请分别选出如图中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函数曲线,并说明理由。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也较快。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排除A、B曲线;城市居民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其消费量也比农村居民高,故图中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函数曲线分别是C和D。(2)本题设问指向实行“土地三权分置”对“三农”的经济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我国的经济制度、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等知识分析回答。

(1)①如图中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函数曲线分别是C和D。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一般来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会相应增加。③城市居民收入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其消费量也比农村居民高。(2) ①实行“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②实行“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③实行“土地三权分置”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