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皇帝同意其建议

——摘编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材料四: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伟大人物是谁?他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解析

(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2)强调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3)孙中山。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没有实现。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4)从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到思想变革,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1)根据材料一,1849—1885年“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可知,晚清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与1849—1885年晚清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从政治制度方面去变革。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材料二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材料二主张是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推动中国近代化。 (3)根据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伟大人物是孙中山;他认为“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知实现目标的途径是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的奋斗目标没有实现,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