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38:59

中西近代启蒙思想与实践

题目描述

【题目】中西近代启蒙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如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四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的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吹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商人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的“新的精神”世界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请指出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

(5)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

答案解析

(1)17世纪时的西方与中国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中国封建势力的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因而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2)启蒙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提出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观念,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以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等蓝图。(3)新航路的开辟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由材料“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可得出指新航路的开辟。哲学家发现的“新的精神”世界指当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4)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在政治方面,指法国大革命;在思想方面,指启蒙运动,经济领域指工业革命。(5) “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指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有主张和平改良的戊戌变法和以民主科学为武器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1)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3)新航路的开辟;孔子的儒家思想。(4)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5)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