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入朝cháo见威王

B. 谤(bàng) 讥于市朝

C. 时时而 间(jiàn)进

D. 期 (qī)年之后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3)王之蔽甚矣                            

(4)皆朝于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邹忌成功规劝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D项加点字注音有误。“期年之后”的“期”在这里读“jī”。“期年”:一周年。【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诚”:确实,实在。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面刺”“上”“期年”“虽”等字词的翻译。【4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好邹忌规劝齐王纳谏的方式,然后再考虑启示。邹忌是通过自身的经历来成功劝说齐王的。且委婉得体,最后能点出要害。我们在发现一些自己或他人身上的问题时,要学会总结和反思。就像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之后,要从人际交往的小事中进行观察与思考,总结出适合自己人际交往的方式与经验。且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语言,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言之有理即可。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