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

题目描述

【题目】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  (1958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11月4日编印的《宣教动态》第134期上,刊登了山东范县(今属河南)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即县委第一书记)这年10月28日所作的关于范县三年过渡到共产主义规划报告的摘要。其中说:“……到1960年基本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分配制度。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大锅饭》,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材料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包产到户的形式,把土地包给社员,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于中国过去农村的任何一种土地制度,它是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的。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的矛盾,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乐园”不能最终实现的原因。(4)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实行的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5)我国建国以后在农村进行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土地公有制. (5)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制定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根据材料一“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1953年开始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根据材料三《大锅饭》内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人民公社运动时期“一大二公”;“新乐园”不能最终实现,是因为人民公社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分配制度,这种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根据材料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5)由“建国以后在农村进行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从中得到的启示”。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本国国情,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制定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