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16 14:43:10

陈老师原本希望通过本堂课,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没想

题目描述

  单选题

  陈老师原本希望通过本堂课,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没想到在课堂上,同学们慷慨激昂,纷纷痛斥日本人的罪行,同时积极向陈老师提议,希望由他们自己举办抗日战争专题小讲座,这样更能够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奋勇抗争、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精神。如果对陈老师的这堂课进行整体评价,下列哪位人物更倾向于认为这堂课是不成功的?()。 A 斯克里文 B 泰勒 C 多尔 D 赫钦斯

答案解析

[搜题无忧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对目标评价模式的理解。目标评价模式基本观点有:(1)确定课程目标(最为关键的一步);(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目标评价的代表人物是泰勒。题干中陈老师原本只打算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然而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远远超出了陈老师的既定目标,从了解事件上升到了情感的升华。这不符合泰勒“以既定目标作为评价的课堂”的观点。因此,B为正确选项。A项:斯克里文是目的游离模式的代表人物,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更多的侧重于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其主要观点有:(1)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2)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陈老师的这堂课符合斯克里文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多尔是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后现代的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先设定的。如果把课程当作一种文本,就会忽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赫钦斯是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没有提出与课程评价相关的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B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