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教育都呈现出明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教育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上的近代化)

材料一 ①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克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②下图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发展曲线图

(1)材料一①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与②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关系。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的近代化)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戌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是什么?光绪进行了怎样的救国努力?他的努力在思想方面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  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

(3)材料三中的“这次革命”指什么?材料中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什么报刊进行宣传的?“皇冠落地”、“从帝制走向共和”分别指什么事件?

(思想上的近代化)

材料四  该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材料四描述的是哪场运动?该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的主要杂志是什么?在动摇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的过程中,鲁迅的哪一篇小说影响最大?

(教育上的近代化)

材料五  教育近代化进程

(5)材料五中戊戌变法时期的唯一教育成果是什么?清末新政中,“废科举”发生在哪一年?

(6)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近代化的探索有何特点?

答案解析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起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实行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3)辛亥革命;《民报》;清朝末代皇帝宣布退位;中华民国成立。(4)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狂人日记》(5)京师大学堂;1905年(6)先学习技术,再学习政治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克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李鸿章等洋务派掀起的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起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造成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2)由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可知,刺激光绪帝救国的“时局”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割地赔款。为此光绪帝进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3)根据材料三“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可知,材料三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时期的主要思想通过机关报刊《民报》进行宣传,“皇冠落地”指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清朝末代皇帝宣布退位,“从帝制走向共和”指的是中华民国成立。(4)根据材料四“该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的主要杂志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在动摇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的过程中,鲁迅的《狂人日记》影响最大。(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中戊戌变法时期的唯一教育成果是创办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05年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6)据所学知,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最主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意识到中国制度的落后,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打着“民主”与“科学”的旗号,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故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先学习技术,再学习政治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