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21:53:21

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设置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议。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可以从统治者的重视、选拔标准、选拔形式等角度组织概括答案。(2)由“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可以看出监察官员专职化;由“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可以看出监察官员独立化和制度化;由“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可以看出组织结构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维护君主专制的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由“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和“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可以概括初封建社会反腐具有随意性,最终败在君主专制制度。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所学从建立监督机构、权利的制约和监督、反腐法律化、制度化、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回答。

(1)规律: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选拔标准由家世、贤能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2)特点: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权独立(与行政分离);对地方巡视监察制度化;组织机构化。根本原因:维护专制君主统治。(3)看法:封建社会反腐具有随意性,最终“败”在君主专制制度(或人治)建议: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反腐法律化、制度化:道德约束客观化、标准化;加强舆论监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