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17 04:59:24

把初三(2)班分成甲、乙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甲组被试者先教以

题目描述

  单选题

  把初三(2)班分成甲、乙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甲组被试者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乙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的深度,结果继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上述材料体现了()迁移理论。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类化说 D 关系转换说

答案解析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是由贾德提出来的。这个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的相似性,而在于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的理解。题干中所描述的案例正是来自于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水下打靶”实验是经验类化理论的经典实验。C项正确。A项:形式训练说源于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所提出的官能心理学,把迁移看成是官能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善来实现的。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共同要素说又称相同要素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相同要素说认为,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因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关系转换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1929年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代表人物是苛勒。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C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