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材料一“各国不分大小,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主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各国人民应该有权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外交原则?请说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的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及作用是什么?

(3)再用两个事例说明,材料三中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4)关于中美关系,有的同学认为美国常给中国制造麻烦,我们不应该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有的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斗争,但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应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5)如今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外交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求同存异”;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4)中国和美国都是国际性大国,应该彼此加强合作交流,弱化矛盾,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5)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这些是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1)据材料一“各国不分大小,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主权利,必须得到尊重,各国人民应该有权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2)据材料二“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总理作著名的补充发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中日建交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说明了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和美国都是国际性大国,应该彼此加强合作交流,弱化矛盾,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5)据所学知识可知,如今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布局,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是我国外交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