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王志珍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见下图)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书影

材料三: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国和朝鲜高级代表将于本月23日在北京恢复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华盛顿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的会谈是美方和朝鲜会谈的“继续”。美方希望借此了解朝鲜“是否愿意做到先前的承诺和国际义务,还有在弃核问题上采取切实步骤”。

——(中新网)华盛顿(2012年)2月13日电

(1)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文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的属于什么类型的宪法?什么时候颁布的?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请举出两例?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共同纲领》,主要内容: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黄继光、邱少云(4)“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我国通过了《共同纲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宪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有:黄继光、邱少云等。(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