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六尺巷”的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

题目描述

【题目】“六尺巷”的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想一想,“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在社会生活中,这个重要的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

这个故事重点要阐述的就是“谦让”这一美德。“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人发生接触,接触过程中更少不了彼此的理解与包容。谦让是一种美德。懂得谦让的人才能真正获得社会的亲近,体会社会的美好。

从“六尺巷”的得来可以看出在与他人发生纠纷矛盾时,我们应该宽容一些,大度一些,谦让一些。这个故事所告诉我们的谦让和宽容的精神,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难免会发生矛盾和纠纷,要懂得包容和理解,你宽容别人,别人也能感受的到,互相宽容,整个社会才能更好,更融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