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遮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怎样的治国理念?
(2)对比材料一、二,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有何新发展?材料二中,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的代表人物。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历程?
答案解析
(1)方针: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理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2)发展:培养新型资产阶级人才。目的: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3)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影响: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推动教育近代化。(4)历程: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到思想。
(1)据材料一“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指出洋务派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这一方针契合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治国理念,即学习利用西方科学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据材料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可知与洋务派的教育方针相比,维新派的新发展在于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据材料二“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可知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3)据材料三“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可见“新文学前驱”是指新文化运动,民国初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而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聘请新文化的代表人物到北大任教,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据材料三“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从教育近代化和思想解放两个角度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思想方面,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教育方面,推动教育近代化。(4)综合上述材料,从洋务运动学西方科学军事技术到戊戌变法学西方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学西方思想文化,可见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到思想、不断深入的历程。
相关试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实际上,在商品市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后中国的抗日
关于辨析情绪的意义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各省门户洞开,资本主义国家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丙型肝炎的确诊主要是根据()答案?
1912年4月,“秦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
“(凯撒)向议员们报告了他的征服史,满心感激
在建的白鹤滩水电站将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成为中国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是一个
()迂回跟踪是尾随跟踪、接力跟踪、交换跟踪等
凤凰单丛香型繁多,常见的有桂花香、()、蜜兰
书刊整体设计包括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又各包括哪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
男性,36岁,四肢无力伴吞咽困难3天。今突起
在《并购重组共性问题审核意见关注要点》中,对
已知两并联管段的阻力数为50Pa/(m3/h
《水浒传》告诉我们:制度内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
避免国际上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免税法、扣除法、
《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的作者是美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