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以“近代强国之梦”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

题目描述

【题目】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以“近代强国之梦”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型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1)依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并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特点。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请您对材料所述事件的评价。

(4)综合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解析

(1)目的:抵御西方侵略、补充军事工业(意思接近即可)。特点:政府主办控制、民间资本参与、产品市场流通。(2)关键:改革政治制度(官制);影响: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上起到了持久力。(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4)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1)由材料一“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可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分洋商之利”,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由材料“这些企业虽然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可知,民用企业的特点是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2)由材料二“…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变官制”,即变革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了启蒙作用。(3)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4)据上述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是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