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18:41:31

职官是研究历史的四把钥匙之一。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职官是研究历史的四把钥匙之一。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二府三司制……通过中枢机构的互相分权,互相牵制,大大强化了君主对国家机构的操纵权和对国家事务的决定权……但是过于集权,往往走向反面,二府三司的权力结构实际造成了事权分割,各不相知。

——张晋藩主编《中国官制通史》

材料二  太祖为吴王时本如元制置中书省,以左右相国为之长,先尚右,后尚左。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或居内辅政,或统军征伐。其居内负行政责任者先后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权力甚大。十三年正月诛胡惟庸后,“革去中书省,升六部”。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三  君主有意削弱相权而实行的措施,也只有能够适应巩固整个封建统治的需要,方得以坚持下去,形成制度,否则便得调整或废除……把两千年宰相制度的发展、变化,主要视为君主、宰相权力之争的结果,视为君主防范宰相,削弱相权的结果,我以为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分割相权的具体措施和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废宰相制度的原因,及废宰相制度后朱元璋所面临的问题。

(3)请以明代官制为例,说明材料三中观点的合理性。并依据材料三概括君主调整相权的目的。

答案解析

(1)措施:依据材料一中“北宋前期二府三司制”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初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管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问题:依据材料一中“二府三司的权力结构实际造成了事权分割,各不相知。”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府三司权力过于分散,效率低。(2)原因:依据材料二中“其居内负行政责任者先后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权力甚大。”信息结合所学从强化皇权、胡惟庸擅权等方面概括朱元璋废宰相制度的原因。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废宰相制度后出现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问题。(3)合理性:结合明朝废宰相制度设立内阁的史实相关所学说明材料三中观点的合理性。目的:依据材料三中“……也只有能够适应巩固整个封建统治的需要……视为君主防范宰相,削弱相权的结果”信息结合所学从适应统治需要、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缺陷等方面概括君主调整相权的目的。

(1)措施: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管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问题:二府三司权力过于分散,效率低。(2)原因:强化皇权;胡惟庸擅权。问题: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3)合理性:明朝废宰相制度后设立内阁。目的:适应统治需要;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缺陷。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