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需要改革,改革艰难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社会发展需要改革,改革艰难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人民起义此伏彼起,政府财政困难,列强又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国……
材料二 秦国很小,传统的惰性力量较弱,来自旧贵族的阻力并不十分强大,拥有军政大权的秦孝公、商鞅锐意改革,把所有的变法措施都贯彻到底,对反对变法的人严惩不贷,即使是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公子虔,商鞅也敢于黥之、劓之。
材料三 在一个积重难返、气数已尽而又十分守旧的王朝末年,任何旨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顶多只是某种回光返照。更何况,维新人士不仅自身的权力很小,而且依靠的“圣主”光绪帝又完全被慈禧太后所操纵……
——以上均摘自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材料四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 “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一、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二、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三、电尤物质之至精新者,精于电者尤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宁百事不办,此必不可缺者也。……今为物质之世界,精于物质者强。……方今新世界之争胜,非以其哲学也,以其物质也。物质大盛者强,物质不强者弱,故我国之专门工学尤要矣。四、物质学者在理财,理财之本,又在官制,官制之本,在人民自治。……此为今日救中国第一政。
——选自《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次变法“惊人相似的际遇”。列举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两次变法“天壤之别的结局”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后提出了哪些救国的新主张?
答案解析
(1)材料“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晚清时节,人民起义此伏彼起,政府财政困难,列强又虎视眈眈”,进而得出结论。(2)对比两段材料信息,材料二“来自旧贵族的阻力并不十分强大”“拥有军政大权的秦孝公、商鞅锐意改革,把所有的变法措施都贯彻到底,对反对变法的人严惩不贷”;材料三“一个积重难返、气数已尽而又十分守旧的王朝末年”“维新人士不仅自身的权力很小,而且依靠的“圣主”光绪帝又完全被慈禧太后所操纵”,从改革与守旧势力的对比、改革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回答。(3)由“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可归纳为:不顾国情照搬西方政体;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由材料“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官制之本,在人民自治”可归纳为: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行公民自治。
(1)相似际遇:国家贫弱,内忧外患的社会形势。史实:战国时期秦国贫弱,守旧势力强大;受到其它诸侯国侵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国内人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2)改革派力量的大小;变法措施落实与否;守旧势力的强弱。(3)原因:不顾国情照搬西方政体;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新主张: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行公民自治。
相关试题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是在什么时期
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
某摄制组要拍摄三国鼎立时期的电视剧,在周瑜的
(单选题)女性,41岁。肝硬化患者,查体在左
30. 《特种设备目录》中规定属于安全监察范
“商品——货币”的跳跃是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
保安员着装参加重要活动时,一般应佩戴统一颁发
在报刊订阅业务中,()是报刊要数的重要单式,
直递包裹的保价费按()收取。
一般说来,根据情境模拟测试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两个数各加2的比为3:2,两个数各减4的比为
某种物品可有三家供应商提供,各指标权重和各供
若PA=0.5,PB=0.4,P-B=0.3
关键控制点可以用以下方法来确定:( )
内部收益率的经济含义是在项目寿命期内项目内部
ARM9 和ARM7 的重要区别是(
加气系统的充装压力不应大于汽车车载瓶的最大了
根据《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树
基层应具有( )、坚实、平整、整体性好。A足
广告策略调查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