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18:01:58

    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要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面向群众,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建设节水型社会科普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某中学高一(1)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策研究)

当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党和政府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阐述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参与讨论)

在调查中,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2)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废水不废”体现的哲学思想。

(倡议行动)

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节约用水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3)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

答案解析

本题以如何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把节约用水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矛盾、实践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可结合材料,根据设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即可。(1)本题要求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阐述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可结合材料中国家提出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明国家正是看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科学决策。(2)本题要求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废水不废”体现的哲学思想。可结合材料中当地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 “废水”得到充分利用,使得“废水不废”。说明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3)本题要求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 可结合关键词“计划”、“节约”和自身实际,从增强节水意识、更新节水设备、付诸实际行动等角度提出节水措施,并分别从意识的能动作用、量变与质变、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等方面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国家提出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正是看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地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 “废水”得到充分利用,使得“废水不废”。    ’(3)①增强家庭成员节水意识。其哲学依据是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正 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②更换节水设备和器具,减少水的浪费。其哲学依据是要重视量的积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