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
题目描述
【题目】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表:
材料三 ……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维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1917《土地法令》
材料四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俄国革命有何意义?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可知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战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小问,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其原因可以从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的调整回答。(2)本题考查建国后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0—60年代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80年代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极大的调动了积极性。(3)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法令》颁布于十月革命成功后,依据所学知其意义是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和巩固政权起了重要作用。(4)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现和分析能力。在回答时要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目的来回答,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为了控制农产品数量和规模,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经济危机。
(1)现象: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的调整(私田取代公田)。(2)状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和巩固政权起了重要作用。(4)目的:控制农产品数量和规模,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经济危机。
相关试题
3906【习题】我们一定要以_____为统领
大量的秸秆燃烧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单选题)治疗要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其实质是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呋塞米的不良反应()
【多选题】 矿山工程的三大工程是【】。(技能
南宋时期的1256年“科举录取进士601人,
下面属于现行宪法规定的内容有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
某足球学校是专门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足球专
95、【填空题】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打印机属于()设备。
平等待人的精髓是( )
受访者中女性所占的比例约为:
以下不参与构成细胞表面的是()
企业生产部门对在制品库存持有水平的一般倾向是
给动物个体检查脉搏的表示单位().
何谓Oliver征?
网店中唯一一个直接与顾客产生交互的岗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