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世人闻此噩耗,纷纷写挽联纪念,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原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表明这件事还有什么遗憾?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要拥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起黑暗。

—— 陈独秀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陈独秀等人为拥护这两位先生发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材料三中说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在哪里?五四运动的性质如何?举出最能反映这一性质的口号。

答案解析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民主、科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民主科学时代。(3)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科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民主科学时代。(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北大学生开始游行,掀起了五四运动。上海的工人阶级开始罢工,支持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的主力开始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