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

题目描述

【题目】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发展最为迅速……

材料二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是怎样实现的?结合史实分析1936年后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不能持续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指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

 

答案解析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同 英国协定关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2)问题:工业水平尤其是重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3)战略: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国际因素: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4)优先发展重工业或照搬斯大林模式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实现的; 1936年后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不能持续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是:工业水平尤其是重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我们国家决定在1953年开始实行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优先发展重工业;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是: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或照搬斯大林模式;“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重点是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