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饥饿)。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  “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里的“本业”,指男耕女织;“末利”,指商业和手工业;“复其身”,就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收孥”就是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西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争杀,使北方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民不聊生……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据统计,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

——根据岳麓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Ⅱ》整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如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工程的建成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分析材料三所提及的措施对秦国农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起到了防洪、灌溉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农业的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2)改革:商鞅变法;影响:促进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商业的发展。(3)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因素:兴办水利工程、政策鼓励、稳定的社会坏境、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力的补充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根据材料三“《史记·商君列传》……‘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的措施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商业的发展。(3)根据材料四“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兴办水利工程、政策鼓励、稳定的社会坏境、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力的补充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