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饥饿)。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 “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里的“本业”,指男耕女织;“末利”,指商业和手工业;“复其身”,就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收孥”就是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西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争杀,使北方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民不聊生……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据统计,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
——根据岳麓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Ⅱ》整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如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工程的建成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分析材料三所提及的措施对秦国农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起到了防洪、灌溉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农业的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2)改革:商鞅变法;影响:促进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商业的发展。(3)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因素:兴办水利工程、政策鼓励、稳定的社会坏境、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力的补充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根据材料三“《史记·商君列传》……‘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僇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的措施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促进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商业的发展。(3)根据材料四“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兴办水利工程、政策鼓励、稳定的社会坏境、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力的补充等。
相关试题
在动脉超声检查中动脉(颈动脉和/或股动脉)斑
3571【习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
8060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
当父母把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是
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
(单选题)某村汇总人口数3000人,汇总劳动
(单选题)一艘船舶完好价值为20万元,遭遇火
关于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 -答案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根本目的是
B2B是指( )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的是(
(2016河北)下列课外活动中,属于群众性活
如图所示,一个鸡蛋恰能悬浮在盐水中,则下列说
在人的一生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
爆破落煤的工序包括哪几个部分内容?
站秆扒皮晾晒一般可使玉米提早成熟5~8天。
下面评标委员会成员中符合《招标投标法》规定的
She ______ all her l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