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曲折、坎坷。阅读下列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曲折、坎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  中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影响?资产阶级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

材料二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阅兵式。然而,有一个事实我们无法回避:游行队伍中没有一只中国生产的枪,没有一辆中国生产的汽车、坦克,更不用说飞机了。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公斤)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2)为改变这一局面,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这对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有何意义?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4月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是什么时候?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实行了什么政策?(4)从材料四和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解析

(1)发起了洋务运动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制定实施“一五计划”;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启示:改革必须关注民生,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政策等。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是发起了洋务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的影响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资产阶级 “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方式是: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改变这一局面,中央政府采取的举措是:制定实施“一五计划”; 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的突破口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四和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有益的启示是:改革必须关注民生,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政策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