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二 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颍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颖阳郑平城女,次弟颖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颖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材料三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1分)此措施有什么作用?(2分)
(3)材料三、材料四中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2分)
(4)根据所学,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3分)
答案解析
试题解析:(1)关于迁都洛阳的原因,学生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加以概括。根据“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可得出第一条信息。根据“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可得出第二条信息。(2)本问中的措施,学生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与汉族中的名门望族通婚姻的措施。而关于作用,学生可结合课本知识来作答,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此外还有利于鲜卑的进一步汉化。(3)本问中的措施,学生仍需结合材料来作答。根据材料的“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姓或重复,皆改之”可得出四条措施,具体表现为:易服装;讲汉话;改籍贯;改汉姓。(4)关于他的主观动机,学生写到缓和民族矛盾,促进鲜卑族的汉化与封建化即可。而客观效果实际上要求学生回答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学生需从汉化,民族融合等角度去回答。可参照如下:客观上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1)理由:平城地区民族之间差异很大,且民风强悍,难以文治;(2分)洛阳经济文化发达,迁都洛阳有利于巩固统治。(2分)(2)和汉族通婚姻(2分)。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2分)(3)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改籍贯。(4分)(4)主观动机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3分)客观上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相关试题
2951【习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
6837【习题】12月6日,我国中长期铁路网
下列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的说法中,正
【填空题】 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吸收氯气时,采
【单选题】 超文本与超媒体是一项先进的信息管
以下不属于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的国家管理的特
[单选]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
香港和澳门回归,其理论依据是( )A.政治协
(单选题)交强险需要优先赔付,立案意见选择(
下列观点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单选题】 异步电动机按防护形式分为【】类。
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
正确的竞争应该是( )A.你争我夺B.公
【单选题】 【】的结果常常以报告或研究文件的
中国古代最大的皇帝陵墓是()。
65.食品生产许可证()。 [单选题] *
冷凝压力过高的错误操作是(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罩面宜采用()的厚
根据《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列项目
神农的哪些发明创造让先民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