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的几件大事

 

 

人物

到达国家

内容

结果

①       

天竺

西行取经

游历十几年,带回许多佛经

②       

日本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1)结合所学知识,表中①②处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材料一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角。

——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革》

(2)材料二中说“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代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哪个?

材料三: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未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们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基地口岸,只贸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活动。

(4)从材料四中可看出,清朝前期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答案解析

(1)①玄奘;②鉴真;对外开放。(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市舶司。(3)和平交往,友好往来;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或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任答1点即可)。(4)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5)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

(1)唐朝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贞观年间的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同时玄奘作为中印文化和平交流的使者,也促进了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其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增进了人们对西域的了解。唐朝的和尚鉴真应日本的邀请东渡,传播唐朝文化,促进日本佛教的发展,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指南针的发明;宋代海外贸易繁荣,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3)依据材料三“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未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们一分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是和平交往,友好往来。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4)依据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基地口岸,只贸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从唐朝至清朝,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是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