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材料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番话的?

(3)从以上历史人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案解析

(1)公车上书。打破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政治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2)谭嗣同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3)坚强,勇于牺牲……(言之成理则可)

试题分析: ①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事件历史上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②结合材料中的诗句和名言判断这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谭嗣同在就义前所说的。谭嗣同是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材料二中的诗句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甘愿为变法而献身,心及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③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谭嗣同是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材料二中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谭嗣同为了唤醒民众,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