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0 03:47: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文翁,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并送他们到京城,让他们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翻译并整理自《汉书·文翁传》

(1)根据材料,概括文翁在蜀地进行民风教化的作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翁推行民风教化的意义。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就学于太学”“让他们担任要职”“修建学宫”“免除他们的徭役”“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等回答。(2)可以从社会风气、教育事业、官员的选拔、儒家思想传播等角度分析。

(1)做法:选拔青年就学于太学;提拔太学生担任要职;修建地方学校,减轻学生家庭负担;重用学宫学生,让学宫学生宣传教化;提高学宫学生的社会地位等。(2)意义:改善了蜀地的社会风气;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选拔了有才能的官吏;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